
核醫學核素分裝熱室簡單介紹:
排風系統風量:≥450m3/h;風速:風速>1m/s;
垂直層流HEPA高效過濾器,效率≥99.995%,潔淨度:ClassA;
規格尺寸(長×寬×高):1150x850×2200mm;
核醫學核素分裝熱室技術參數:
1、外飾面爲拉絲304不鏽鋼材質;
2、內膽爲304鏡面不鏽鋼材質,易清潔。
3、前面設有與箱體防護能力一致的高鉛玻璃觀察窗。
4、正面設有兩個操作伸手孔,並配有防護盖。
5、櫃體一側留有物品傳遞通道,並設置帶不鏽鋼壓緊把手的防護門。
6、台面上配置有標准的活度計檢測井孔,並配置下沉式活度計防護井。
7、配有櫃內照明及紫外線滅菌裝置。
8、滿足正電子藥物手動及自動分裝要求。
9、防護標准:整體六面50mmP。
核素分裝熱室是核醫學高活度核素應用的 “安全屏障" 和 “技術支撐",其作用貫穿于放射性診斷、治療及藥物制備的全流程。
高活度核素(如治療用 ¹³¹I 的活度可達數千 MBq,PET 用 ¹⁸F 的 γ 射線能量達 0.511MeV)對人體危害極大,短時間接觸即可導致放射性損傷。熱室通過厚重屏蔽和遠程操作,將操作人員所受輻射劑量控制在國家標准限值內(職業人員年有效劑量限值爲 20mSv),同時避免放射性物質汙染環境。
核醫學診斷和治療對放射性核素劑量的准確性要求比較高:診斷時劑量不足會導致圖像質量差,劑量過高則增加患者輻射風險;治療時劑量偏差可能直接影響療效或引發嚴重副作用(如骨髓抑制)。
熱室通過集成的劑量監測設備(如活度計)和高精度機械臂(操作精度可達 0.1mL),實現核素劑量的精准分裝(誤差通常 <5%),爲 “個體化診療" 提供技術保障。
多種關鍵核醫學技術依賴高活度核素,而這些核素的處理必須依賴熱室:
PET/CT 顯像:¹⁸F(半衰期 109.8 分鍾)是 PET 顯像的核心核素,其高活度母液需在熱室中快速分裝並標記爲 ¹⁸F-FDG 等顯像劑,否則會因衰變導致活度不足;
放射性核素治療:¹³¹I(甲亢 / 甲狀腺癌治療)、⁹⁰Y(肝癌 / 淋巴瘤治療)等治療用核素活度高、輻射強,必須在熱室中完成分裝和給藥准備,避免醫護人員受過量輻射;
放射性藥物制備:部分靶向治療藥物(如 ¹⁷⁷Lu-PSMA)需在熱室中進行核素與藥物分子的標記反應,確保反應過程的安全性和產物純度。
各國核安全法規(如我國《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》)明確規定,高活度放射性核素的處理必須在符合屏蔽要求的設施中進行。熱室的設計、建造和運行需通過國家輻射安全審評,其操作記錄和劑量監測數據是核醫學機構合規運營的核心依據。
同時,在放射性藥物生產中,熱室的潔淨環境(部分熱室達到 GMP 級潔淨度)可保障藥物免受汙染,符合《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》要求。